台南HouseBaba看房市
台南房產重要新聞 房市每日最新文章

國立史前博物館 年底動工 賴清德:新市政中心目前還在規劃中,沒有確定位置。

已定案10年的國立史前博物館何時可以動工?經由市議員林慶鎮的質詢,文化局長葉澤山說,將在12月動工。另外,眾所關心的新市政中心議題,林慶鎮雖一再追問,市長賴清德仍然守口如瓶,只表示,目前還在規劃中,沒有確定位置。

市議員林慶鎮表示,中研院的考古隊於南科內開挖58處文化遺址,起出30萬件古文物,年代從300年至4800年皆有,見證台灣這塊土地的人文背景,中央並已於民國92年規劃於當地興建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典藏這些出土的古文物,行政院亦於民國96年核定15億元的興建經費,興建籌備處早已成立3年,但興建案至今仍無聲無息,連館址落腳何處都無人知曉,讓地方望眼欲穿。 對此,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地點在南科管理局附近,預定12月動土施工。一直持續關心新市政中心的林慶鎮,也再度追問賴清德市長目前進度如何,是否已經定案?賴市長則表示還在規劃中,並沒有確定位置。

原文網址: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87475745448.html

pic_04

舊台南縣政府資料:

 史前文化博物館台南館 科技與人文的對話 確定台南縣的台灣歷史定位

歷經近6年的努力,蘇煥智縣長極力爭取的南科史前博物館,在行政院定案之後,南科的史前出土文物,總算有了一個家。從1993年起,在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臧振華的帶領下,遺址陸續開挖,愈來愈多的遺跡及文物陸續出土,開挖文物年代所及,足足橫跨有4500年。由於近年來政府逐漸重視台灣本土歷史文化的保護,蘇縣長及文物工作者的大聲疾呼,現在終於獲得重視。透過出土文物與在地歷史的交詰,南瀛大地在台灣先民開拓史的重要地位,也逐漸獲得確立。
早在1990年代初期,政府在善化和新市一帶開發南部科學園區開始,當地就不斷發現有許多的史前遺址和遺物。其中陸續出土的文物,年代從距今4,800年到距今300年,橫跨有4,500年;在多達20萬餘件的史前文物中,包含了數百座的墓葬和灰坑、2千多具的完整遺骸,以及牛稠文化和大湖文化的甕棺。
南科園區出土文物深具歷史定位 規模之大空前絕後

 

為了避免台南科學園區的建設開發對遺址的破壞,行政院國科會遂委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臧振華研究員,對基地內文化遺址進行專案調查,辛苦漫長的考古工作於焉展開。至今園區內已發現20餘處考古遺址,經進行並完成發掘的地點共有11處之多,依其發掘時間先後分別為:道爺、五間厝、三抱竹、北三舍、南關里、五間厝北、右先方、石頭埔、南關里東、五間厝南、大道公等,其整個田野工作歷時之久、規模之大,在台灣考古工作史上,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
  縱觀整個南科考古工作,至少可以呈顯出四個文化意義:其一,園區多處考古遺址,不僅皆見多層文化遺留堆積,其時間縱深,也相當的長,涵蓋時間長達4000年以上。其二,受曾文溪含砂量的影響,土層堆積快速且深厚,因而考古遺址獲得良好的保存,有益於事後的研究工作。其三,出土文化遺物和遺跡相當豐富,且具多樣化。其四,部份遺留物在整個臺灣考古甚至世界史前史上,都具有相當的地位,如稻米、小米、豆類等植物種子與有機標本的出土等等,既稀有又珍奇。

 

縣府團隊奔走6年 終獲興設台灣史前博物館台南館
  南科出土文物不管是在數量上,或者涵蓋的時間,都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寶藏。雖然它們在台灣先民開拓史上深具意義,然而一直以來卻都未能獲得應有的待遇,這令我們相當傷心,也相當焦急。人絕對不能忘記先人的歷史,無論遠近,無論是西拉雅或東寧王朝,更無論是「荷西清日」或「閩客原外」;一旦失去歷史,我們就會失根。
這幾年來由於本土主體意識的提升,台灣在地史蹟文物終於獲得應有的重視。奔走了近6年,發自南方誠懇呼籲,終獲中央的善意回應。南科史前博物館預算的過關,總算給文物的典藏維護、陳列展示及學術研究,一個寬廣的空間。依照現有規劃,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台南館總面積將有10,758平方公尺,其中典藏空間約3,500平方公尺,行政區約472平方公尺,展示空間約2,700平方公尺,公共空間則有約4,086平方公尺。以前建博物館都只編列硬體建設經費,這次經過我們的溝通,9億多的計劃經費中,特別編列了7,200萬元的研究經費。

 

人文與科技的融合 重塑南瀛台灣文史定位
考古文化資產概屬全民所有,在南科管理局、臺南縣政府、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及中研院史語所等單位的共同努力下,一個隸屬於史前博物館的南科分館,已進入規劃階段。未來,它將成為一個具有本土觀及世界觀展示概念的博物館。南科遺址是台南縣的文化資產,也是台灣的文化資產,更是世界的文化資產。透過出土文物與在地歷史的連結,相信我們將能重新尋回南瀛身為台灣現代文化發源地的重要地位,並重塑南瀛史在台灣歷史中的定位。南科史博館的設立,也將讓充滿產業活力的台南科學園區,進一步融合文化傳統與尖端科技,賦予更豐富的內涵與更多元的面貌。我們與有榮焉生長在南瀛,這是我們的驕傲;而讓台灣先民的生命軌跡躍上世界的文化舞台,更是我們後人責無旁貸的責任。

原文網址:http://www9.tainan.gov.tw/CP/10132/edu_3.aspx

南科考古館>籌建源起  
  臺南科學工業園區(以下簡稱「台南園區」)基地,座落於臺南縣新市鄉、善化鎮及安定鄉;原屬臺糖公司之道爺和善化農場。民國84年開始規劃為科學園區開發核心區,面積約1038公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在台南園區進行遺址調查,至今連同其周邊新開發台南特定工業區及樹谷工業園區,已發現58處考古遺址。遺址埋存之史前文化,最早距今5000年左右,最晚則約300多年前,涵蓋時間範圍長達4500年。

  為了保存因開發台南園區所進行遺址搶救發掘,91年國科會與臺南縣政府提出興建博物館之議, 92年4月教育部指定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簡稱史前館)保管南科出土文物及辦理興建分館事宜。經多方共同努力下, 96年獲行政院首肯,核定建館經費15億元,佔地2.44公頃,籌建期程為97年起至102年。。

綜合各行政機關多次審查南科館整體計畫之建議內容,博物館的規模定位、核心功能與教育使命歸納如下:

規模定位
  1.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派出單位,暫訂名為「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
  2. 其性質以台南園區為核心之考古專業博物館。
  3. 其規模為社區博物館。
  4. 未來可發展成南臺灣之區域博物館。
核心功能
  1. 典藏、保存南科園區出土之文化資產。
  2. 持續進行南科園區的考古發掘及出土文物研究,以詮釋臺灣本土文化的發展與變遷。
  3. 作為南部地區社會教育與休閒的場所。
教育使命
  1. 以教育為優先,發揮本土教育功能,成為臺南地區重要之社會教育機構,推動地方文化保存及社會教
  2. 擴展史前館的功能與觸角,成為展現臺灣史前文化的重要博物館,深化國人對臺灣歷史發展的認識。
  3. 平衡科技與人文之發展,增加臺南園區之人文內涵。
資料來源:http://www.nmp.gov.tw/tnsip01.php

 

☆☆如果覺得我們蒐集的文章對您有幫助,幫我們按喔☆☆